林珮如副教授
一、學位論文 1. 林珮如(2014)。基本職業能力工作樣本編製及其融入教學之行動研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2. 林珮如(2004)。電動輪椅介入對重度肢體障礙學生身體學校功能之成效(碩士論文)。國立陽明大學,臺北市。 二、期刊論文 1. 黃靄雯、林珮如、康琳茹、陳麗如、陳惠茹、廖華芳(預計2017)。專業發展新視野-教育系統物理治療服務之規劃。物理治療。(為專刊稿件,已接受中,具審查機制) 2. 林珮如、林真悌(2013)。小魚也能開潛水艇:極重度多重障礙學生電動輪椅介入之行動研究。特殊教育學刊,38,99-125。(TSSCI) 3. 林珮如、謝佳男、朱尹安、林幸台(2012)。建構高職階段智能障礙學生職能評估內涵與運作模式初探。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年刊:展望十二年國教中的特殊教育,257-280。(具審查機制) 4. 林珮如(2011)。特殊教育並不特殊:從特殊教育的特殊性談融合教育之現況與未來。特殊教育季刊,120,11-52。 5. 林珮如、李淑貞、鄒志敏(2002)。物理治療與行動輔具介入特殊教育的服務成效。中華民國物理治療學會雜誌,27,314-322。 三、專書 1. 林珮如(2014)。第二篇-協同教育人員合作內涵。載於張蓓莉(總校閱)專業合作與溝通-合作、諮詢與團隊運作支持特殊需求學生(原作者:P. Dettmer, A. Knackendoffel & L.P. Thurston 著)(77-170頁)。臺北市:華騰文化股份有限公司(ISBN:978-986-5998-73-8)。 四、研討會論文 1. 林珮如(2016年12月17日)。傾聽學生聲音,還給學生人生主導權。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教育論壇,高雄。(口頭發表) 2. 林珮如(2016年5月19日)。基本職業能力工作樣本融入教學之行動研究。第8屆華人地區啟智服務研討會,澳門。(口頭發表) 3. 林珮如(2016年5月19日)。情境教學在特教學校高職部學生問題解決能力教學之運用。第8屆華人地區啟智服務研討會,澳門。(口頭發表) 4. 林珮如(2016年5月19日)。給孩子機會,做自己的主人~自我決策教學方案介紹。第8屆華人地區啟智服務研討會,澳門。(口頭發表) 5. 林珮如、林幸台、謝佳男(2014年11月22日)。「基本職業能力工作樣本」之編製研究。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2014年會,臺北。(海報發表) 6. 林珮如、林幸台(2014年11月22日)。有「障」但無「礙」---職務再設計概念融入特教學校烘焙職業課程之行動研究。何素華教授(主持人),融合教育之回顧與展望。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2014年會,臺北。(口頭報告) 7. 林珮如、謝佳男、朱尹安、林幸台(2012年12月8日)。建構高職階段智能障礙學生職能評估內涵與運作模式初探。鳳華教授(主持人),展望十二年國教中的特殊教育。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44週年,臺南。(口頭報告) 8. 林珮如(2011年9月24日)。早期療育物理治療師專業能力指構之初探。徐碧真教授(主持人)。中華民國物理治療學會第六十三次學術研討會,桃園。(口頭報告) 9. 林珮如、林幸台(2010年10月16日)。特殊開關介入對極重度多重障礙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之成效。蔡昆瀛教授(主持人)。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臺北。 10. 林珮如(2008年7月13日)。臺北市文山特殊教育學校實施跨專業團隊合作模式之經驗分享。林幸台教授(主持人)。第5屆兩岸四地啟智服務研討會,臺北。 11. 林珮如(2005年11月26日)。特殊教育學校團隊運作經驗分享---文山特殊教育學校。蔡志明科長(主持人)。特殊教育學校校際專業團隊服務模式研討會,臺北。 12. 林珮如、李淑貞、蔡美文、洪萬菘、柯雅齡、林青松等(2005年9月25日)。電動輪椅介入對重度肢體障礙學生身體與學校功能之成效。廖華芳教授(主持人)。中華民國物理治療學會第五十一次學術研討會,臺北。 13. 林珮如、李淑貞、蔡美文、陳祐蘋、林麗華、張靜玉(2004年3月6日):重度肢體障礙學生電動輪椅操控能力建立之探討。廖華芳教授(主持人)。中華民國物理治療學會第四十八次學術研討會,桃園。 14. 李淑娥、王意中、許寶玉、柯雅齡、林珮如、朱秀瓊(2002年7月25日):以家庭為中心的跨專業團隊合作應用於早期療育的實驗模式報告。郭煌宗醫師(主持人),早期療育。發展遲緩兒童國際研討會,臺北。 五、專案研究 1. 林幸台、林珮如、邱春瑜(2016)。樂齡健康操。財團法人育成社會福利基金會,臺北。 2. 林幸台、柯天路、林珮如等(2015)。掌握中高齡心智障礙者健康活力元素-健康體適能活動教材編製計畫。財團法人育成社會福利基金會,臺北。 3. 林珮如、陳靜玫、林真悌、施毓豪、吳姿儀(2013)。自我決策教學方案對特教學校高職部學生參與個別化教育計畫之成效研究。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教育專題研究(編號:175)。臺北市: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ISBN:978-986-04-0276-6)(具外審機制) 4. 林珮如、謝佳男(2012)。發展高職智能障礙學生基本職業能力評估工具。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教育專題研究(編號:172)。臺北市: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ISBN:978-986-03-5373-0)(具外審機制) 5. 林珮如(2011)。動作機能訓練。載於盧台華主編,高中職以下之認知功能輕微缺損學生實施普通教育課程領域之調整應用手冊結案成果報告。臺北: 教育部。 6. 林珮如(2010)。特殊開關對極重度且多重障礙學生在參與教學活動的成效研究。臺北市: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ISBN:978-986-02-6192-9)(具外審機制) 六、行動研究暨教具、輔具發表 1. 自行研發的作品「農作好省手-背架式手臂省力系統」:行政院勞委會職訓局「第三屆職務再設計競賽中高齡組第二名」。 2. 陳靜玫、林珮如、林真悌、陳靜儀、陳信萍(2013)。小熊與 Hello Kitty的慶生會-品德教育的實踐。臺北市第14屆中小學及幼稚園教育專業創新與行動研究高職組成果集(行動研究論文發表類)。 3. 自行研發的作品「包裝好幫手~數數包裝盒」:行政院勞委會職訓局「第三屆職務再設計競賽智能障礙組第三名」。 4. 林珮如、柯美稜(2011)。小小改變,發揮大大效益-職務再設計概念融入特教學校烘焙職業課程之行動研究。臺北市第12屆中小學及幼稚園教育專業創新與行動研究高職組成果集(行動研究論文發表類)。 5. 自行研發的作品「烘焙小幫手-麵粉過篩固定支架」:行政院勞委會職訓局「第二屆職務再設計競賽肢體障礙組第一名」。 6. 林玉香、許瓊理、林珮如、賴虹璉、林真悌、謝文迪(2011)。拍推壓寫轉碰。臺北市第12屆中小學及幼稚園教育專業創新與行動研究幼兒組成果集(教材教具實物展示類)。 七、學校出版品 1. 林珮如(2005)。學生健康體適能手冊。臺北市:北市文山特教。 2. 林玉香、曾華茹、郭芳君、林珮如等(2005)。學習能力檢核手冊。臺北市:北市文山特教。 3. 林麗華,張靜玉,羅雪娥,林玉香,黃瓊慧,劉欣欣,黃慶苓,林珮如等(2005)。結合專業團隊服務以建立特幼班之教學模式:以臺北市文山特殊教育學校為場域之行動研究。臺北市:北市文山特教(ISBN:9860001162)。 4. 張靜玉、羅雪娥、林珮如、洪萬菘、胡智坤、江寧(2004)。輔具彙編。臺北市:北市文山特教。 5. 郭勝平、林珮如、洪萬菘、胡智坤、江寧、林玉香等人(2004)。跨專業合作模式服務手冊。臺北市:北市文山特教(ISBN:9570196440)。 八、報紙與其他刊物 1. 林珮如、詹雅玲、施毓豪等(2016)。給孩子機會,做自己的主人(下)。北市文山特教大手牽小手,105,1-2。 2. 林珮如、詹雅玲、施毓豪等(2016)。給孩子機會,做自己的主人(中)。北市文山特教大手牽小手,104,1-2。 3. 林珮如、詹雅玲、施毓豪等(2015)。給孩子機會,做自己的主人(上)。北市文山特教大手牽小手,103,1-2。 4. 林珮如(2012)。啟動多障學生學習機會~ |
||
姓名 | 林珮如 | |
現職 | 副教授 | |
學歷 |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博士 | |
專長 | 諮詢專長:中/重度智障及多重障礙教育、身心障礙性教育、應用行為分析 | |
聯絡電話 | (089)517704 | |
child0119@nttu.edu.tw |